特黄a级片,日韩视频一级,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久久精品在线视频,91日本精品,国产人妖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

 首頁 > 新聞 > 專家觀點 >

通信產業(yè)報:中國移動需要互聯網瘋子

2008-12-15 00:00:00   作者:   來源:   評論:0  點擊:



2008/12/15

  “中國移動未來需要的是互聯網的瘋子!敝袊苿涌偛猛踅ㄖ娴倪@句話充分表明了中移動對互聯網的渴望。
  毫無疑問,3G時代的到來已經正式拉開了移動通信行業(yè)“互聯網化”的序幕,雖然從口頭上而言,通信行業(yè)與互聯網應該叫做融合。但是,面對活力四射的互聯網,面對不斷下滑的ARPU值,通信行業(yè)究竟有多少把握不被互聯網洪流裹挾其中?
帶著盔甲的擁抱
  “每次我們看到QQ的數據時,都會從心里羨慕。”一位中國移動負責飛信的人士向《通信產業(yè)報》記者表示。相比于占據即時通訊市場八成份額的騰訊,飛信的表現顯然無法企及。
  但是,中移動的仍然足以引起所有人的關注。
  “對于任何一個互聯網企業(yè)而言,中國移動都是不容忽視的。”國內一位知名企業(yè)的市場總監(jiān)向《通信產業(yè)報》記者表示。
  這是一對相互恐懼的合作方。而恐懼的根本原因在于不了解。
  當一只大象闖入了森林,雖然它并不知道已有道路在哪里,卻并不妨礙它開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中國移動就是這樣一只“大象”,對于中國移動“觸網”,國內互聯網業(yè)界都有一種恐防中國移動來“搶地盤”的擔憂。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曾經做過一個對比:美國最大的電信公司at&t的市值2400億美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Google的市值超過1570億美元,兩者之比是1.6∶1;而中國最大的電信公司中國移動,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市值是60億美元,兩者之比達到32∶1,其中高下立現。千橡集團董事長陳一舟在接受《通信產業(yè)報》采訪時表示,面對中國移動的進入,校內網的選擇是成為一只“刺猬”,保護好自己的領地。
勢不可擋
  但是,從另一個層面而言,中國移動進入互聯網卻勢在必行。
  目前,運營商普遍存在話音業(yè)務收入所占比例過高的情況,其中中國移動話音業(yè)務收入占其總收入的73%。據業(yè)內人士介紹,在如今以語音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下,中國移動雖然仍能夠至少維持5年的較高速的增長,但5年之后如果盈利模式沒有變化的話,則必然陷入滯脹甚至衰退。
  是在這樣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的裹挾下,中國移動開始了對互聯網的探索。
  與傳統(tǒng)的電信經營模式相比,互聯網以免費為基礎,通過第三方贏利的模式顯然更受歡迎,“互聯網商業(yè)模式對傳統(tǒng)電信業(yè)深遠的影響在于其免費的模式破壞了電信業(yè)固有的商業(yè)模式,改變了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正是互聯網先入為主的免費商業(yè)模式已經讓運營商在推廣無線郵箱、無線聊天、VOD視頻點播等業(yè)務時遇到了很大障礙,遲遲無法形成規(guī);l(fā)展的局面。
  但是,對于運營商而言,設置障礙,進而阻止互聯網的入侵顯然難以奏效。以Skype為例,它的普及讓全球運營商的國際長途業(yè)務損失慘重。“無論是最終淪為通道,還是掌控全局,中國移動都必須面對互聯網的擴張!
  對于中國移動而言,盡管今天依然擁有著的利潤率,但是其超過4億用戶已經沒有多大的提升空間,加之不斷下滑的ARPU值,中移動面向互聯網的轉型并沒有多少回旋空間。
  因此,面對完全不同的互聯網商業(yè)模式,中國移動的眾多舉措已經表明了它的態(tài)度——融入其中,并成為核心。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中的這兩句話無疑是中移動今日地位的顯示,“率土之濱”所指的正是能夠劃分國土的河流,而這正是中國移動今日諸多舉措的用意所在。
中國移動:合縱連橫下的盟主之路
  3G前夜,無論是中國移動還是下游廠商,目的都是要提前占領移動互聯網的入口。
  與2G時代與聯通的“雙寡頭”市場不同,在未來的無線互聯網市場,中國移動面臨的將是群雄逐鹿的格局,把握住其中的合縱連橫,將原有的對產業(yè)鏈的全盤控制轉化為入口的掌控無疑是其中的關鍵。
  “我們不會關上大門,我們不會說,只有移動夢網可以上,其他的通道都掐斷,我們不讓你們進來,我們沒有這個想法。但也并不是說,你發(fā)展你的業(yè)務,我們提供管道,我們不想淪為‘管道’!闭侵袊苿油踅ㄖ娴倪@句話讓所有人明白了中國移動傳統(tǒng)姿態(tài)的轉變,并不只有獨立WAP,一瞬間幾乎所有的合作伙伴都開始感受到中移動的熱情。
  而中移動在互聯網四面出擊的目的,顯然并不僅僅是避免淪為通道。
卡位互聯網
  不久前,中國移動推出了其全新的業(yè)務平臺DO平臺,據了解,DO平臺將采用短信代計費的模式對下載用戶進行扣費,平臺現在支持的產品包括鈴聲、圖片、主題、視頻、電子圖書包,未來還會支持更多的服務。此前,上述增值業(yè)務產品主要由SP提供并放在移動夢網上,由夢網進行推廣并結算。但新的DO平臺能將增值業(yè)務放置在獨立WAP網站上,并對其進行計費,并與合作方分成。
  “中國移動增值業(yè)務政策正在發(fā)生重要變化!3G門戶總裁張向東向《通信產業(yè)報》記者表示。而類似的政策則在今年下半年頻頻出現。
  8月,中國移動下調手機電視的流量費用,新的資費標準1分/M僅相當于原有資費的1/3000。更重要的,央視、上海文廣等廣電巨頭成為中國移動的同盟軍。
  9月,13款手機網游上線中國移動手機網游平臺。
  10月,中國移動確定了新的百寶箱考核方式,其中的“精兵簡政”宣告了中國移動已經意識到了百寶箱的問題所在。
  11月,DO平臺上線……
  也許更多的人愿意將上述舉措看做中移動對于電信重組后市場環(huán)境變化的被動應對,但是從更長的時間段來看,中國移動布局互聯網也許早已開始。
  此前,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就曾表示中國移動需要招聘更多的互聯網瘋子。
  2003年年底,中國移動就已經成立了IM(即時通訊)虛擬小組,并推出了飛信。截至2008年9月,飛信的同時在線用戶數量已經超過100萬。2007年年初,中國移動又從深圳華亞和訊公司買下了139.com域名,發(fā)展自己的郵箱業(yè)務。
  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借勢同樣是中國移動的選擇。
  早在2006年年中,王建宙在與新聞集團董事長兼CEO魯伯特·默多克(RupertMurdoch)會晤后,達成了中移動收購新聞集團持有的部分鳳凰衛(wèi)視股份的決定。
  作為非上市公司,收購中國移動(香港)集團有限公司并無披露信息的義務。但是,中國移動對于“聯姻”鳳凰衛(wèi)視的宣傳卻表明王建宙的態(tài)度,這次合作的關鍵之處在于“在電信與媒體逐步融合的今天,中移動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和選擇”。
  在分析師們看來,鳳凰衛(wèi)視是個不錯的投資對象——中國移動入股前的2005年盈利約1.81億港元,同比上升20.6%。
  但是,更重要的卻是中國移動能夠憑借與鳳凰衛(wèi)視的合作獲得互聯網上珍貴的內容資源,此外,鳳凰衛(wèi)視其下的鳳凰網同樣是國內的主要門戶之一。
  實際上,除了鳳凰衛(wèi)視之外,中國移動同樣與新浪傳出過“牽手”的傳聞。
  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表示,從全球電信技術發(fā)展的趨勢來看,電信網、廣電網同互聯網的融合已經是非常明顯的趨勢,要想快速進入和發(fā)展互聯網業(yè)務,直接收購的方式無疑是一條捷徑。
  中國移動跳出“管道商”的定位、“吞噬”產業(yè)鏈的野心顯露無疑。
  在一舉“拿下”鳳凰衛(wèi)視和星空傳媒之前,它已經有了MTV這個合作伙伴。而在更早之前,中國移動剛剛和唱片公司華友飛樂簽約合作,隨后還將有6-7家唱片公司繼續(xù)跟進。
  CNET科技資訊網執(zhí)行總編高飛指出,中國移動效仿的是SK電訊、NTTDoCoMo這樣的日韓運營商的運作模式,通過收購和結盟內容提供商等形式,加強對內容的整合,為無線增值服務。
模式困局
  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曾經坦言,進入互聯網領域后,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經營模式。
  2006年以前,中國移動主導的夢網模式是移動增值業(yè)務的主流模式。曾幾何時,移動夢網幾乎就是移動互聯網的代名詞。
  但近兩年過于嚴格的政策監(jiān)管使得原本受到夢網蔭蔽的SP風光不再。取而代之的則是中移動自營業(yè)務和非官方移動互聯網門戶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無論是飛信、139郵箱,還是3G門戶、空中網,增長遠遠超過夢網下的SP業(yè)務。
  在中國移動多年的夢網政策下,高昂的流量資費與匱乏的無線業(yè)務減緩了傳統(tǒng)互聯網價值鏈模式向移動窄帶互聯網的直接遷移。根據記者了解,類似的措施包括:對CMWAP/CMNET區(qū)別定價、推出移動夢網對抗傳統(tǒng)互聯網門戶WAP版本、推出飛信對抗QQ/MSN等,在推廣移動互聯網業(yè)務如GPRS套餐和WLAN套餐時,不主動推薦第三方應用。
  由于由中移動壟斷的移動互聯網價格和相對封閉的內容,限制了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即便是在今天智能手機已經逐漸普及的情況下,手機上網與各種無線業(yè)務對于中國用戶而言依然是“時尚話題”。
  根據中國移動的統(tǒng)計,即便是在奧運熱潮的推動下,中國移動來自增值業(yè)務的收入雖然達到總營運收入的27%,但是其中短信占比明顯過大。
重塑之路
  就目前的經濟環(huán)境是傳統(tǒng)經濟和新經濟充分交融的階段,以互聯網、IT等為代表的新經濟對電信行業(y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移動想要在目前雙重性的經濟環(huán)境中取得新的發(fā)展,就必須向發(fā)展了十多年信息化經濟的互聯網學習借鑒,重塑商業(yè)模式。
  中國移動轉變更明顯的推力則在于電信重組后中國電信的挑戰(zhàn)。
  中電信在通信展上高調亮相其移動品牌“天翼”,并在10月27日公布CDMA網絡新戰(zhàn)略,意圖通過主打“互聯網手機”的概念,推廣其移動品牌“天翼”。從電信高層管理人員的言論可以初步判斷中電信將“天翼”定位為CDMA+WLAN的“C+W多技術融合”產品。
  在專家看來,中國電信最便捷的吸引用戶的策略就是,運用電信的C+W接入技術,將傳統(tǒng)互聯網的免費政策(或者是低資費政策)直接移植到移動互聯網。比如,以傳統(tǒng)互聯網上的熱門免費網站+熱門免費客戶端軟件的方式,推出可支持互聯網綜合應用的商務定制機品牌,將迅速吸引傳統(tǒng)互聯網上的商務用戶。
  顯然,對于熟悉互聯網應用的2億網民而言,中國電信的誘惑將遠遠勝過中國移動。
  由于中電信在C+W接入方式上,尤其是WLAN上的速率優(yōu)勢,其綜合上網資費必然較中移動原資費有較大幅度下調,為了規(guī)避其在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fā)上的后發(fā)劣勢,直接借用傳統(tǒng)互聯網上的免費業(yè)務將極有可能成為中電信打造“互聯網手機”的最佳途徑。
  這種策略將原本被中移動苦心設置層層阻礙的移動互聯網直接開放,把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上的競爭直接推向純通道層面,將極大壓縮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窄帶)領域的品牌延伸和利潤挖掘的準備期空間,嚴重損害中國移動在未來移動互聯網價值鏈上的地位。
  3G前夜,無論是中國移動還是下游廠商,目的都是要提前占領移動互聯網的入口。
  與2G時代與聯通的“雙寡頭”市場不同,在未來的無線互聯網市場,中國移動面臨的將是群雄逐鹿的格局,把握住其中的合縱連橫,改變獨霸心態(tài)無疑是中國移動的關鍵。
無線互聯網典型模式
“大包大攬”型:
  美國是互聯網的誕生地,但是在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上,美國卻并非世界第一。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美國對移動互聯網的產業(yè)性質判定存在較大分歧。
  長期以來,美國運營商的網絡相對封閉,號稱“花園內的圍墻”。at&t等電信巨頭已經習慣于在自己的網絡上獨自為用戶提供服務和內容,甚至手機也全部為定制,如果用戶離網,便要付出高昂的違約成本。
  對于移動互聯網,at&t等運營商也想采取類似的辦法,將移動互聯網的建設和運營統(tǒng)統(tǒng)包攬。蘋果的iPhone面世后,加速了美國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但iPhone用戶仍然必須加入at&t的網絡。此外,at&t還將自己的移動互聯網門戶網站內置在iPhone中,以增加用戶黏性。
  不過,at&t這種“大包大攬”的做法,正在遭遇Google等互聯網企業(yè)越來越強有力的挑戰(zhàn)。
  Google們主張“網絡中立”,認為運營商的網絡應該公平、無條件地允許互聯網服務商接入,而且不能干涉其傳輸的內容或者服務。此前,Google與T-Mo-bile推出的G1就是其中的代表。
運營商主導型:
  截至2007年底,日本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已是傳統(tǒng)互聯網流量的4倍。
  日本移動互聯網的歷史開始于NTTDoCoMo在1999年2月推出的“i-mode”服務。當時,其他國家都用基于獨立WAP的形式,向用戶提供移動互聯網服務,但是i-mode與其不同的是采用了標準的HTML格式為基礎,借此加快了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與發(fā)展。
  NTTDoCoMo北京事務所所長佐野升對記者介紹,i-mode的成功經驗就是運營商要提供開放的移動互聯網接入平臺。目前,i-mode的網站分為官方和非官方兩種。官方網站可以直接從i-mode鏈接,大約有超過8700個;非官方的網站雖然沒有鏈接,但可以通過URL方式上網,總數大概有90000個。
  佐野升表示,NTTDoCoMo對產業(yè)鏈不是掌控,而是提供服務與支持!拔覀儠_立技術規(guī)范,然后將這個規(guī)范公開給所有的服務提供商。面對上千萬的用戶,只有運營商才能將這個規(guī)范建立起來。”在NTTDoCoMo移動增值業(yè)務的商業(yè)模式中,91%的收入都交給了服務提供商,因為他們提供了服務內容。在NTTDoCoMo看來,只有讓服務提供商獲得利潤,業(yè)務內容才能豐富起來。
“移花接木”型:
  美國和日本的移動互聯網發(fā)展各具特色,但深深植根于本國國情和文化,很難被完全移植到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因此,許多運營商都是在參考美、日兩國做法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從而做到“為我所用”。
  這方面的一個典型代表是沃達豐(Vodafone)。沃達豐在2002年10月推出了自己的移動門戶業(yè)務——VodafoneLive!。該業(yè)務在不長的時間內,就大大帶動了沃達豐的移動數據業(yè)務。在業(yè)務內容上,VodafoneLive!參考了i-mode的成功經驗,都提供移動E-mail業(yè)務和各種鈴聲、游戲下載,但是VodafoneLive!也沒有完全模仿i-mode,在計費上,沃達豐采取了更靈活的混合計費策略,一些業(yè)務是按數據流量計費的,例如即時信息、E-mail和彩色WAP瀏覽,而其他業(yè)務則按次計費,例如SMS、MMS、游戲下載和鈴聲下載。在技術上,VodafoneLive!則采用了WAP2.0。
  在業(yè)務模式上,VodafoneLive!也學習了i-mode的做法,都是將最好的合作者吸引到自己的品牌之下。VodafoneLive!的合作者都具有全球性的知名度,譬如鈴聲來自MTV,新聞來自CNN,旅游信息來自Lastminute.com,餐飲娛樂等英國本地信息則由TimeOut提供。
  此外,歐洲的i-mode沒有向預付費用戶開放,但歐洲與日本市場不同,預付費用戶比例高達60%。VodafoneLive!看準此點,對計費容量進行了擴充。因此,VodafoneLive!為預付費用戶提供了預付費打包業(yè)務,沃達豐也因此成為英國第一個以預付費方式提供MMS業(yè)務的運營商。
中國移動布局六大領域 從管理業(yè)務走向內容運營
  盡管中國移動仍然將自己當做互聯網領域的新軍,但是在眾多的互聯網公司看來,中國移動在互聯網領域的布局早已開始,無論是郵箱、SNS乃至最近風頭最盛的飛信,其把控產業(yè)鏈全局的脈絡都已清晰,“中國移動所選擇的業(yè)務都對用戶具有極大的黏性,例如IM與郵箱,都是用戶不會輕易更換的站點!辟Y深互聯網人士、cnet主編高飛在接受《通信產業(y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他看來,中國移動之所以會選擇上述業(yè)務,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都是互聯網領域的入口,是用戶進入虛擬世界的“第一站”。“中國移動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與龐大的用戶群,因此,發(fā)展上述業(yè)務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高飛表示。
  因此,當中國移動是否會淪為通道討論正酣,也許中國移動已經開始將自己作為未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了。
139社區(qū):60分的核心產品
  “移動推出的SNS網站,目前來看都已經具備了SNS網站的基本功能,我覺得應該能打60分!51.com副總裁黃紹麟向《通信產業(yè)報》記者表示。
  今年9月,中國移動名為“139.com”的社交網站悄然上線。與其他社區(qū)網站不同的是,“139社區(qū)”的“社區(qū)賬號”一欄,需要輸入用戶手機號碼。
  純從頁面上來看,不難看出中國移動在初期試水時采用了跟隨策略,“139社區(qū)”與國內主流的SNS站點十分相似。但139社區(qū)在普通SNS網站基礎上集合了中移動短信、彩信、飛信和手機郵箱等多項功能,移動意味濃厚。
  “中國移動SNS網站以用戶手機號碼作為個人身份特征,將網絡上建立的社交關系與用戶手機號碼直接綁定!盕rost&Sullivan(中國)公司總裁王煜全認為,隨著“139社區(qū)”運行,手機號碼對于移動用戶來說將不再是可以隨意更換的移動通訊賬號,而是進行網絡社交的身份憑證。手機號碼作為中國移動用戶的個人身份特征,現已承擔了登錄夢網WAP門戶網站、登錄即時通信工具飛信以及登錄手機139郵箱的功能。
  過去幾年中,王建宙提出的進軍互聯網顯然已經成為中國移動的既定戰(zhàn)略。中國移動未來的目標是要成為整個產業(yè)鏈的核心。
  中移動內部人士透露,“139社區(qū)”之后還會有其他互聯網產品推出,也許最重要的一個信息則是,10月13日,原MySpace中國CEO羅川加盟中國移動旗下互聯網公司139互聯,出任副總裁職務。
來自互聯網的點評
  “運營商同樣看到SNS是一個有利于吸引用戶并留住用戶的途徑。運營商進入SNS,一方面是鞏固各自積累多年的龐大用戶資源,此外,通過推出自己的SNS站點為用戶提供新的增值服務功能,這也會增加用戶的黏度!碧煜戮W創(chuàng)始人王鵬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前在接受《通信產業(yè)報》記者采訪時,3G門戶總裁張向東表示,運營商作為整個產業(yè)鏈的源頭,左手握有通道,右手握有客戶,將其結合起來做SNS無疑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是關鍵是運營商希望從SNS上得到什么?”黃紹麟反問道。
  “對于51.com而言,SNS是全部;但是對于運營商而言,SNS恐怕僅僅是一個增值業(yè)務!秉S紹麟表示。
139郵箱:用Push Mail做差異化
  根據CNNIC的統(tǒng)計,在33種互聯網常見應用中,電子郵件以91.3%的得票率高居榜首。所以,手機郵箱成為群雄逐鹿的焦點。
  今年7月底,北京移動手機郵箱企業(yè)版合作伙伴招募大會不僅僅吸引了近百家合作伙伴,移動方面同樣對此高度重視,中國移動北京公司集團客戶部總經理李建君等悉數到會祝賀,為合作伙伴們打氣。
  早在2006年5月,中國移動的“手機郵箱”和“BlackBerry”便已正式推出,并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路演。今年,中國移動在各大省份相繼推出免費139郵箱服務,其手機郵箱已由“單純收發(fā)郵件的郵箱工具”轉變定位為“移動進軍互聯網業(yè)務的橋頭堡產品”。
  預計未來,中移動將首先通過免費策略來實現139郵箱在移動用戶和互聯網用戶中的整體普及,并在用戶量達到一定規(guī)模后,再通過增值服務,如郵箱伴侶、超大容量手機網盤、加強Pushmail等方式實現業(yè)務收入,進而通過郵箱整合其他產品的方式拉動飛信、彩鈴等數據增值業(yè)務的共同發(fā)展,間接帶來更多數據業(yè)務收益——而非此前業(yè)界認為的通過扣取GPRS流量來獲取收入!癎PRS流量費用屬于通道費用,與郵箱業(yè)務收入是分開的,就好比個人用戶上一個網站,會收取ADSL網絡費用,但這個網站業(yè)務本身是免費服務!毕嚓P人士進行了這樣的解釋。
  中國移動相關人士透露:“目前中國移動139手機郵箱已經擁有2000萬注冊用戶,其中約有400萬活躍用戶群,并且這個數量仍在不斷增加。而手機郵箱帳號具有綁定手機號的特點,用戶重復性低,這也大大加強了用戶帳號數據的含金量。未來手機郵箱業(yè)務極有可能逐漸成為繼短信之后的又一個移動通信領域殺手級應用!
來自互聯網的點評
  “對于中國移動而言,規(guī)模是第一位的!鄙朽]CEO嚴天亦表示。在她看來,139郵箱可能惟一存在的問題在于用手機號碼作為郵箱前綴,“這對于垃圾郵件發(fā)送者來說太方便了,只要知道一個人的手機號,就能夠間接的知道他的郵箱。”雖然139郵箱在中國移動的推動下,用戶數直線上升。但是相比于中國目前最大的個人郵箱企業(yè)——網易,其注冊用戶數尚不足十分之一。
12580:非對稱競爭
  12580無疑成為了奧運期間中國移動的明星產品,“一按我?guī)湍备闪藡D孺皆知的廣告語。中國移動12580正在慢慢顛覆傳統(tǒng)的話務咨詢臺。據了解,12580提供餐飲、娛樂、交通、旅游、便民等信息的查詢服務,同時還可進行機票酒店等商旅信息的查詢和預訂,查詢和預定結果以人工語音和短信方式告知用戶。目前只收取基本通話費或漫游通話費,不收信息費用。
  其實,早在多年前,傳統(tǒng)查號臺的問候語已經從“您好,請問您查哪?”悄然變成了“您好,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其服務性質也變成了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其短信告知的方式,也頗有顛覆傳統(tǒng)查號臺的趨勢。
來自互聯網的點評
  在眾多的生活搜索轉戰(zhàn)WAP時,運營商的聲訊服務究竟應該如何轉向,話音與網頁哪個更能夠適應用戶的需求,仍然需要市場檢驗。而近一段時期,谷歌、愛幫等互聯網企業(yè)進入移動生活搜索已經將這一市場的溫度抬升。
12530:iTunes的中國版本
  根據中移動建設的無線音樂門戶網站12530提供的數據,2008年1至4月,周杰倫的歌曲《青花瓷》在中移動12530的點擊試聽超過了100萬次,為點擊量冠軍,而另一首歌曲《彩虹》被點擊近70萬次排名第二。據第三方機構估算,2007年,周杰倫的歌曲僅通過無線下載收入超過600萬元。
  更大的戰(zhàn)績則在奧運期間,奧運主題曲《我和你》超過千萬的下載量無疑為正版音樂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
  2008年中移動音樂業(yè)務線的火爆,是建立在2007年新業(yè)務試水的基礎上。
  2007年10月,中移動音樂門戶網站12530推出“全曲下載”,并成立了M.Music無線音樂俱樂部。
  在中移動的計劃中,上述新增的音樂類產業(yè)與飛信和手機報都被納入KPI(KeyPerformanceIndication,關鍵業(yè)績指標)業(yè)務。據中移動內部人士介紹,KPI作為中移動系統(tǒng)內部一個硬性的激勵考核機制,它的制定指引往往主要來自于集團制定的各項任務指標。當無線音樂業(yè)務進入了中移動的KPI考核后,同樣意味著其進入了中國移動的核心產品線。
  中移動市場經營部總經理徐達表示,移動網絡的無線音樂已成為繼CD、網站等傳統(tǒng)音樂載體之后出現的一種全新的音樂消費形態(tài),手機正成為廣大音樂愛好者24小時不離身的音樂終端。
來自互聯網的點評
  今年3月5日,韓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SK電訊宣布,戰(zhàn)略投資中國娛樂和音樂公司太合麥田。SK電訊所掌握的韓國娛樂資源也將通過太合麥田的窗口進入中國市場。在日本最大的運營商DoCoMo的業(yè)務中,基礎實用業(yè)務占14%,交易類業(yè)務占到21%,娛樂類占到了52%。
  目前美國幾大無線運營商均已推出手機音樂下載服務,Cingular的手機音樂服務還可以兼容蘋果公司的iTunes,后者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正版音樂下載基地。
  毫無疑問,中國移動正在復制國外運營商的道路,在中移動快速涉足內容制作和發(fā)行渠道搭建的過程中,一條移動運營商和內容提供商的無線音樂產業(yè)鏈正在悄然形成。
飛信:第二的尷尬
  據易觀國際《中國大學生即時通訊市場用戶調研報告2008》研究發(fā)現,67.4%的大學生用戶在最近的三個月使用過手機即時通訊工具。從市場份額來看,“移動QQ”和“移動飛信”的覆蓋率要遠遠高于其他手機客戶端軟件。
  飛信在終端的成功擴張成為中國移動近期增值業(yè)務的亮點。借力IM領域霸主QQ,中國移動成功實現了最初階段的擴展,從而將用戶使用飛信的轉移成本降至最低,讓飛信在短時期內超越MSN,躍居行業(yè)第二。
  據了解,用戶如果想要開通飛信QQ就必須先開通飛信,未開通飛信的用戶在注冊開通飛信QQ時,頁面首先就會轉到飛信注冊頁面!耙簿褪钦f,不管是沖著飛信還是QQ來的用戶,只要多一個飛信QQ用戶,就必然多一個飛信用戶。
  與騰訊的合作,中國移動無疑占盡優(yōu)勢。不但可以參與移動QQ分成,還得以實現與騰訊用戶的互聯互通。業(yè)內人士更是認為,未來中移動更可能收編騰訊QQ用戶。
  在超越了MSN之后,飛信的未來無疑更加值得期待。
來自互聯網的點評
  的確,中國移動不甘做通道,要進軍互聯網,而且很希望能夠走騰訊的路子,用IM帶動其他業(yè)務一起發(fā)展壯大。為此,飛信不惜一切代價和金錢,進行所有能夠想到的方式推廣。但是飛信和QQ的差別在哪里?
  QQ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唯一身份識別,很多用戶登錄互聯網第一件事或許就是登錄QQ,因為用戶的圈子和人脈很多都在QQ上,沒法放棄。而飛信正如一位網友所說:“用飛信就是為了節(jié)省那1毛的短信費,別的再也沒有了。”所以,在飛速增長的市場背后,飛信還沒學會如何玩互聯網,沒搞懂IM成功的秘訣。
手機游戲平臺:重新起步
  8月1日,中國移動在旗下的百寶箱游戲下載平臺推行了基于SP的“限量令”,根據這項規(guī)定,不同級別的SP在百寶箱內擁有的游戲數量將被限制。業(yè)界普遍認為這是中國移動希望打破百寶箱濫竽充數游戲過多的狀況,打造精品平臺。而與此配合的則是從去年上半年,中移動就開始計劃搭建的新網游平臺。
  據記者了解,中國移動不論從注冊人數還是在線時間,以及收入等方面,對于測試游戲均有較高的要求,并且對每一家測試的公司都有上線游戲的數量要求?梢哉f能夠正式上線運營的游戲均是在產品質量、運營方式、客戶服務等多方面綜合實力較好的公司。
  很顯然,在經歷了百寶箱業(yè)務的停滯不前后,中國移動希望能夠重塑手機游戲的輝煌。
  其實,盡管尚未真正開始收費運行,市場普遍仍對中國移動介入手機網游市場表示歡迎!耙苿幼畲蟮膬(yōu)勢是擁有便利的計費渠道與龐大用戶資源,此外移動還擁有其他平臺無法比擬的推廣優(yōu)勢!闭粕厦髦槎麻L高克家向《通信產業(yè)報》記者表示。
  雖然中國移動的手機網游“算盤”已經打響,但能否擺脫百寶箱留不住用戶的窘況才是中國移動應該考慮的重點。畢竟相比于早已上路的當樂、捉魚們,中國移動在網游平臺上仍然是個新軍。目前當樂網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2000萬,而捉魚網的這個數字在2006年已經超過了1000萬。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游戲CP看來,一個良好的游戲平臺無外乎三點:首先是穩(wěn)定性。其次是便捷性,簡化用戶的操作和順應玩家的操作習慣是平臺所必須做的。最后是安全性!斑@三點基本要素顯然中國移動的平臺都已經具備了!币晃挥螒驈S商的開發(fā)人員向記者表示。
來自互聯網的點評
  中國移動如果想要實現自己的網游霸主夢,以上的成績單顯然是不夠的。對比最大的手機網游平臺當樂網,一目了然。首先當樂在推廣網游時,采用了完全不同于單機版游戲的方法。他們著力將自己的網游平臺打造成為一個社區(qū)。其次,當樂在支付方面花費了大量精力,以期能夠最大限度的方便玩家。也許更重要的則在于當樂的門檻,在中國移動傾心大型開發(fā)商時,當樂卻大門敞開,無論什么樣的游戲CP都能夠來當樂的平臺。
  但剛剛正式運營的移動平臺顯然尚待磨合,“在移動的平臺上購買裝備的時候需要先將錢購買點數,然后再用點數對應裝備和道具的購買,這點有些麻煩。”一位使用過中國移動網游平臺的玩家表示。
  一位游戲CP說:“現在移動解決的只是有和無的問題!
技術解析:如何將互聯網放到手機上
  移動互聯網,為用戶提供更豐富業(yè)務的同時,也在技術上對現有網絡提出了改進需求。
  為滿足用戶對高接入帶寬的需求,無線網絡需要不斷升級接入標準和擴展載頻;考慮到IP業(yè)務的快速增長,移動城域承載網要向更適合IP業(yè)務承載的分組傳送(PTN)過渡;移動核心網正在試圖用分布式業(yè)務網絡(DSN)改進核心網,實現語音、數據和視頻統(tǒng)一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承載;IT支撐系統(tǒng)也明確了滿足移動互聯網業(yè)務發(fā)展的三個方向。
  運營商網絡技術升級和網絡結構調整,會與運營商網絡規(guī)劃和業(yè)務進展緊密聯系。運營商對網絡演進會有一個長期規(guī)劃,在什么時候采用哪種技術,都要符合運營商網絡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業(yè)務推動也是運營商革新網絡一個原因,移動互聯網開展情況將在一定程度上左右革新速度。
支撐 三大IT能力考量移動互聯網
主要技術 后向計費 合作伙伴管理 支撐外包
  從移動互聯網的長遠發(fā)展來看,電信運營商的IT支撐系統(tǒng)需要向三大方向進行調整和演進。
  運營商要使支撐系統(tǒng)具備后向收費能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在過去看似話語權較弱的SP、CP以及新入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提供商,將成為電信運營商的合作伙伴。和傳統(tǒng)互聯網類似,后向收費模式將成為電信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重要商業(yè)模式,移動廣告等創(chuàng)新的移動互聯網業(yè)務要求運營商具備后向收費能力,因此電信運營商要不斷強化面向合作伙伴的計費結算靈活性,支持對合作伙伴的個性化結算策略。
  這將對偏重于支持前向計費的IT支撐系統(tǒng)構成挑戰(zhàn)。挑戰(zhàn)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計費和結算的規(guī)則差異越來越大,要求計費模塊和結算模塊的分離;第二,后向收費的計費規(guī)則與以往的前向計費規(guī)則也有差異,需要運營商信息化部門進一步探索;第三,合作伙伴也有分類,面向前端的渠道類合作伙伴與面向后端的供應商類合作伙伴,其在IT支撐系統(tǒng)中對應管理流程、結算模型、技術架構、服務等級差異較大。
  運營商要建設面向后端的合作伙伴關系管理能力。傳統(tǒng)的電信運營商是向最終用戶計費收費,因此業(yè)務支撐的重點是前向計費,對各種套餐、優(yōu)惠和營銷組合的適應能力,以及面向最終客戶的客戶關系管理(CRM)能力。移動互聯網與2G時代會有類似的發(fā)展過程,初期具備領先優(yōu)勢的企業(yè)是靠客戶資源、網絡質量、業(yè)務種類,之后就要靠運營管理效率以及服務了,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服務不僅要考慮到面向客戶的服務,更要關注面向合作伙伴的服務。
  因此,在IT支撐系統(tǒng)中規(guī)劃出一個好的合作伙伴關系管理系統(tǒng)成為了系統(tǒng)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首先,合作伙伴運營商的后向收費客戶,為客戶服務天經地義;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管理能力能幫助運營商留住優(yōu)秀的合作伙伴,就像出色的客戶關系管理能幫助業(yè)務部門留住高價值客戶。系統(tǒng)應注重為合作伙伴提供滿意的服務,既包括靈活的結算策略,也包括迅捷的回款、到位的服務和便利的運營管理。
  運營商可以考慮為合作伙伴的創(chuàng)新提供運營支撐服務和保障,讓價值鏈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專業(yè)化的優(yōu)勢和創(chuàng)新能力。移動互聯網漫長而豐富多樣的價值鏈組成方式,運營商和合作伙伴之間復雜多變又相互競合的關系,以及運營商內部多級組織和多部門的橫向關系,這些都會影響到運營效率。如果對這些運營流程不深入分析和研究,任何一個核心流程一旦出現問題。
  如何解決好這種矛盾,讓移動互聯網生態(tài)鏈更好地成長?運營商不妨在產業(yè)鏈中扮演“運營外包”的角色,由運營商提供計費、結算、業(yè)務辦理、客戶服務、經營分析等運營支撐服務能力,而讓合作伙伴在業(yè)務實現、營銷等領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新優(yōu)勢。這是IT支撐系統(tǒng)的一種新發(fā)展方向,但,其結果是電信運營商在贏得這種創(chuàng)新商業(yè)價值的同時,也促進了合作伙伴的成長;但這種IT支撐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落地,尚有待未合作伙伴與運營商共同對運營流程進行梳理,也需要運營商IT支撐系統(tǒng)能力的足夠強大。
承載 MSTP加速向PTN升級
主要技術 MSTP PTN
  移動承載網絡建設是為了滿足業(yè)務應用日益增長的帶寬需求,無論是TD-SCDMA,還是WCDMA,3G系統(tǒng)都是為移動多媒體通信而設計。
  現在,移動互聯網業(yè)務將是基于IP,那么承載網也將向有利于承載IP的方向發(fā)展!耙苿痈鞣N業(yè)務都向IP化方向發(fā)展,同時新型業(yè)務也都是建立在IP基礎上!敝袊苿友芯吭壕W絡技術研究所項目經理徐榮表示。
  3G/B3G、移動+互聯以及全IP趨勢的發(fā)展業(yè)對基站回傳的承載和傳送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P化的業(yè)務呈現出帶寬突發(fā)性、很高的峰均值比等特點,傳統(tǒng)基于電路交換的MSTP傳送網以剛性管道為特點,不能很好地滿足這些分組業(yè)務的傳送需求,如何構建一個能承載多種新舊業(yè)務、易于擴展、可靠、且低OPEX和CAPEX的城域網是電信運營商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另一方面,移動寬帶的使用也讓數據業(yè)務的迅猛發(fā)展,寬帶多業(yè)務傳送、端到端的帶寬提供等新模式不斷出現,迫切需要建立一種更高效率、更加靈活的面向分組的傳送網絡形態(tài),充當未來大容量信息傳送與交換的基礎平臺角色,實現IP與光傳送網的完美結合。
  目前,運營商比較認可的移動承載技術是基于綜合電路、分組和光域技術的分組傳送網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徐榮表示:“PTN通過綜合IP、MPLS和光傳輸技術的優(yōu)勢、實現各技術的融合來達到網絡扁平化的目的,其基本特征是提供點到點的L2隧道,可以廣泛用于城域傳送網和寬帶接入網的二層匯聚網絡,以及3G基站到RNC的基站回傳段!
  目前中國移動在向PTN網絡的演進上,已經有了兩種網絡升級方式,選擇哪類演進方式主要根據具體業(yè)務需求和地區(qū)采用不同策略。
  一種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引入PTN。首先在匯聚層采用PTN帶接入層MSTP,然后逐步在接入層采用PTN替代MSTP。該方式適用于一定時期內仍以TDME1業(yè)務為主的地區(qū),可以保護接入層大量的MSTP設備投資,并實現網絡的平滑演進。
  第二種方式是根據基站類型采用不同技術。在新建的IP化基站采用PTN技術實現接入和匯聚;現有基站則仍由MSTP提供接入和匯聚,部分有條件地區(qū)可通過更換板卡方式實現內嵌RPR的MSTP設備,并逐漸在匯聚層轉入PTN承載,最終在接入層轉入PTN,從而實現網絡的平滑演進。
  在3G世界里,移動電話是個人的移動信息工具,是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信息助手,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信息、應用和服務內容。3G網絡大大拓展了用戶通信方式,為用戶提供了更豐富的業(yè)務選擇!坝捎3G網絡能夠提供的業(yè)務種類非常豐富,而且以多媒體業(yè)務為主,這將打破移動運營商收入主要來源于語音業(yè)務的局面,視頻電話、寬帶數據和信息助手等業(yè)務,將成為移動運營商新的收入增長點!毙鞓s認為。
無線 解決“最后一公里”困境
主要技術 HSDPA LTE
  隨著移動寬帶時代的到來,用戶如何能夠通過豐富的終端方便接入移動互聯網成為業(yè)界和廣大公眾關注的焦點。
  其中,如何給終端接入提供充足的帶寬支持,在技術上滿足“隨時隨地、方便快捷”的需求,更是給“最后一公里”賦予新的內涵。
  目前,現有的2G/2.5G網絡在傳輸速率上并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網速過慢和不穩(wěn)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用戶體驗。于是,人們對3G寄予更多厚望。空中接口帶寬大幅增加的3G正式商用后,對數據、視頻應用等新業(yè)務的支持能力將提高許多。
  不過,隨著用戶對高帶寬數據業(yè)務需求的爆炸性增長,3G最初提出時定義的速率要求正在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3G增強型技術——它們在數據速率、頻譜效率等網絡性能上進行了大幅提升,帶動了全球移動通信市場向移動互聯網邁進的步伐。
  其中,3GPP在Rel5引入的HSDPA技術,發(fā)展尤為迅速。HSDPA通過在基站側增加了一個MAC-hs實體,可獲得較Rel4更高的用戶峰值速率和小區(qū)數據吞吐率。這種為滿足高速分組數據業(yè)務需求而提出的技術,很快受到運營商的青睞。國內已建TD網絡的十城市已全面升級HSDPA。對于即將新建的3G網絡,運營商也要求網絡開通初期必須具有HSDPA的功能。
  不過運營商并沒有止步HSDPA,現在運營商又開始把目標盯在LTE上。“3G到LTE將產生革命性的變革,LTE是可以和固定接入相競爭的技術,并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旺盛需求得到快速發(fā)展!痹谇安痪门e行的第九屆中國無線移動通信國際論壇上,中國移動副總裁沙躍家明確表示。
  按照LTE版本8標準中規(guī)定:在20MHz載波的情況下,下行鏈路采用OFDM,峰值速率可高達326Mbps,上行鏈路采用單載波頻分多址(SC-FDMA)技術,峰值速率可高達86Mbps。
  當“大家都在往LTE這個方向去”的時候,一些擁有優(yōu)質頻譜資源的機構正在加入“大家”的行列。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預測,2020年之前需要在目前頻率劃分基礎上至少新增800M帶寬,以滿足下一代移動通信的要求。關鍵問題在于:800M的帶寬從何而來呢?
  目前,6GHz以下頻段已經非常擁擠,但利用率卻非常低。據美國FCC頻譜政策任務組(SpectrumPolicyTaskForce,SPTF)的報告,各種無線系統(tǒng)的總頻譜利用率在10%以下。于是,在一些國家,頻譜拍賣開始興起。而其中模擬電視轉換成數字電視后所空出的470-862MHz頻段——“數字紅利”,尤為全球許多運營商所重視。
  在中國,廣電部門已承諾未來實現模擬電視轉數字電視之后,把UHF電視頻段(即700MHz頻段)拿出一部分用于未來的移動通信;而衛(wèi)通則決定將逐步把部分衛(wèi)星應用轉向我國的邊遠地區(qū),從而給大城市讓出部分3.4~3.7GHz衛(wèi)星頻段,為無線寬帶和LTE的發(fā)展給予更多的頻段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已經開始將目光投向更高的頻段——6-15GHz。在中國863信息技術領域中,高頻段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究就是其中重點項目。盡管,關于高頻段的無線覆蓋還有眾多技術難點有待于攻破,但高頻段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研究將成為拓展未來移動通信的重要發(fā)展方向,對解決頻譜緊缺這個瓶頸問題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核心網 從封閉到開放
主要技術 DSN P2P
  中國移動在搶占移動互聯網標準制高點的行動可謂大刀闊斧。
  11月28日,中國移動發(fā)布了分布式業(yè)務網絡(DSN)白皮書并召開電信級可運營P2P技術研討會,力圖通過DSN構建未來融合業(yè)務的核心網。而大概在一年前的這個時候,中國移動在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上,高調發(fā)布了其移動互聯網計劃WiiSE。WiiSE目標是建立一套面向移動互聯網的端到端的業(yè)務環(huán)境。
  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所所長魏冰告訴《通信產業(yè)報》記者,DSN是中國移動WiiSE計劃中的重要一環(huán),聚焦于核心網技術。
  之前,業(yè)界把移動核心網的演進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基于R4的移動軟交換,另一是IMS高級階段。它的基本思想是采用基于軟交換技術的全IP承載結構,實現傳輸網絡、網絡控制、業(yè)務提供三者的分離,提供一個分層的、開放的、可靠的、擴展性良好的網絡體系。今日,中國移動提出了DSN,這是中國移動針對電信業(yè)務和移動互聯網業(yè)務所提出的可運營、可管理的分布式核心網體系和功能架構。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表示:“在電信業(yè)面臨業(yè)務推出周期慢、架構復雜的挑戰(zhàn)時,最重要的是重新設立電信核心網建設的發(fā)展方向。作為移動網絡和互聯網相結合的產物,DSN具備更強的業(yè)務提供能力!
  網絡融合是未來的一個發(fā)展趨勢,但目前Internet和電信網的融合仍處于初級階段,甚至可以說還是各自為戰(zhàn)。
  “Internet和電信網的核心網、業(yè)務網都是一個封閉的網絡,兩者無法實現真正的融合。而WiiSE的出現為兩者的融合創(chuàng)造了可能,DSN則是提出了面向移動互聯網,并促進電信網和互聯網融合的一整套核心網體系架構思想!惫I(yè)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IP和多媒體研究室主任何寶宏向《通信產業(yè)報》記者表示。
  移動化、寬帶化、IP化成為電信網絡的發(fā)展趨勢,單一提供語音的傳統(tǒng)網絡將逐漸被能夠統(tǒng)一提供語音、數據和視頻的綜合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替代。然而,這種服務提供能力也對傳統(tǒng)電信網絡的改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IMS架構是從傳統(tǒng)的電信思路提出的解決方案。IMS可以實現以統(tǒng)一的架構、融合各種接入網,以統(tǒng)一的業(yè)務提供機制為用戶提供各種多媒體業(yè)務。而分布式業(yè)務網絡DSN恰恰可以掃除這些缺點。
  分布式業(yè)務網絡中,每個DSN節(jié)點既是服務器又是客戶機,可減少對傳統(tǒng)C/S結構服務器計算能力、存儲能力的要求,同時因為資源分布在多個節(jié)點,可更好地實現整個網絡的負載均衡。同時,分布式網絡結構避免了由于單點故障而造成的全局受影響的現象。
  對此,魏冰表示:“DSN能夠滿足下一代網絡的要求,分布式的網絡架構是下一代網絡的演進方向。中國移動已經將此標準提交給國際化標準組織,而今年早些時候,國際電信聯盟ITU-T的SG13工作組確定DSN為NGN下一步演進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未來需要高帶寬支持的多媒體業(yè)務,有可能成為運營商的殺手級應用業(yè)務,但其對網絡的帶寬和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實現對運營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網真系統(tǒng)要求的網絡帶寬為3-10M,時延小于100ms,抖動小于10ms,對路由建立過程和QoS也有很高的要求。DSN的智能路由機制可以為該系統(tǒng)實現提供路由通道選擇功能,并基于P2P的帶寬匯聚能力為這種大容量的多媒體業(yè)務的QoS提供保障。
  目前,在DSN的應用系統(tǒng)中,可支撐的業(yè)務場景主要有MMTel應用、Contentstorageanddelivery、Streaming、大規(guī)模高帶寬多媒體業(yè)務等。
  DSN從互聯網角度出發(fā),以移動互聯網為發(fā)展目標!澳壳癉SN還處于研究階段,DSN的概念也在不斷演進,不過相信隨著新業(yè)務的出現和新技術的發(fā)展不斷完善,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移動互聯網業(yè)務。”
  移動互聯網的春天已經不遠了,中國移動占領移動互聯網制高點的目標亦指日可待。
掌控終端 掌控移動互聯網入口
  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出現,提出一個新的命題:誰掌控移動互聯網通道的手機終端的操作系統(tǒng)的話語權,誰將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王者。
  蘋果推出了iPhone,Google推出了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tǒng),諾基亞將Symbian開源免費,中國移動也將推出自有手機操作系統(tǒng),全球眾多電信、IT及傳統(tǒng)的互聯網巨擘紛紛將“移動互聯”制定為公司未來的發(fā)展戰(zhàn)略。
  以蘋果為代表的手機制造商突破了原有硬件供應商的單一角色,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業(yè)務,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運營商突破了服務供應商的角色,介入了手機操作系統(tǒng)領域。從移動互聯網的產業(yè)特點來看,產業(yè)鏈的界限將進一步模糊化,如何順應運營商和供應商的這種競合關系?深度定制無疑將是有效手段之一。
手機也為互聯網狂
  2008年10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發(fā)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用戶總數達到6.16億戶,移動互聯網用戶已達到8450萬人。
  中國3G牌照即將發(fā)放,帶寬可以使手機像電腦上網一樣瀏覽網頁,看新聞、娛樂、聊天等。YY搜索更提供能各種移動搜索的實用性服務。形成了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具有差異化的移動互聯網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包括移動社交、手機電視、視頻通話等。
  為更好支持這些業(yè)務的發(fā)展,終端技術已經發(fā)生了質的變化。一個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是蘋果和各大運營商的合作推出的iPhone。
  手機技術正向著更適應移動互聯網體驗的方向發(fā)展,而蘋果的iPhone無疑將這場革命推向高潮。尤其就手機輸入方式而言,在iPhone出現之后,全觸屏輸入方式得到用戶的廣泛認可,并成為各廠商爭相模仿的對象。以多普達為例,2007年后推出的近百分之八九十的產品均為全觸屏操作手機,三星、LG、酷派均在手機產品線中大量增加觸屏操作手機,而諾基亞也將下一款旗艦N系列手機設計為全觸屏加全鍵盤雙輸入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諾基亞在截至2008年底前,一直不曾推出全觸屏手機。
  某手機從業(yè)者認為,iPhone之所以能獲得成功在于其手機應用的成功,而全觸屏輸入方式成功的關健在于這種輸入方式使得手機用戶的移動互聯網體驗更加趨于PC化,對于不習慣使用全鍵盤手機的東方人更是如此。
  但正如電腦有鼠標和全鍵盤兩種輸入方式一樣,任何一種輸入方式都不可能滿足所有用戶的所有需求。對于習慣于使用手機收發(fā)電子郵件的西方人而言,全鍵盤的輸入方式卻恰能方便其處理這些郵件。這也是黑莓手機的成功因素之一。事實上,后來,有很多企業(yè)希望復制黑莓的這種成功模式,但卻發(fā)現始終無法成功。同時也有終端硬件廠商聯合相應郵件服務提供商推廣手機郵箱業(yè)務,結果更是遭到市場的冷落。究其原因,關健在于這些企業(yè)無法將終端和相應的無線解決方案更緊密結合起來。
  所以更具針對性的定制手機無疑是移動運營商未來定制的重點,這也就是各大運營商一直所強調的深度定制。
  作一個大膽的預測:移動互聯網很可能引發(fā)現有十位數字鍵為主導的手機鍵盤的淘汰,因為這種數字鍵主導的輸入方式完全是為話音時代設計的產物。
“云計算”推進移動互聯網
  當終端順應業(yè)務的發(fā)展而發(fā)生技術變革的同時,終端自身技術的發(fā)展也同樣反作用于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
  我們記得兒時的萬花筒旋轉時鏡子中的影像相互反射,實物與鏡中影像會隨著轉動,不斷變幻出不同對稱的形狀,“云計算”的邏輯和萬花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云計算”隨時在線的特性并提供無限量的應用可使用戶只需要一臺筆記本電腦或者一部智能手機,以一個標準的瀏覽器就能夠獲取這些能力,突破各種終端設備在存儲及運算能力上的限制。3G網絡或4G的LTE使移動網絡速度變得越來越快且更加穩(wěn)定安全的時候,用戶將會從桌面電腦上的軟件應用轉向iPhone等移動互聯網終端應用軟件商店提供的應用,從而形成移動互聯網裂變式的市場增長。
  移動互聯網是世界未來的中心,Google和微軟等全球各行業(yè)跨界進入此領域想獲得掘金的機會。Amazon的Kindle電子閱讀器融合了先進的“電子紙”顯示技術,能夠提供高清晰度的閱讀界面僅有“云計算”的影子,但Apple的MobileMe與Microsoft的LiveMesh服務則十足是“云計算”的典型應用,兩種服務的共性在于信息存儲的同步性和應用的一致性,進而保證用戶業(yè)務體驗的無縫銜接。北京時間12月6日消息,蘋果周五宣布,iPhone應用程序商店第三方應用的下載量已經突破3億次,這意味著iPhone應用程序平臺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其應用程序商店將會在明年正式運營。Google的Android應用程序商店已經在上月正式推出。消費者對信息儲存空間無限需求及儲存的同步性和應用的一致性、時時在線的需求,“云計算”將主導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發(fā)展方向。
移動互聯網終端或取代PC
  今年,由因特爾推出的概念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即移動互聯網設備始終無法和筆記本一爭高下,上網筆記本主打9-12英寸以上市場,MID定位9寸以下市場,智能手機不斷融合MP3、MP4、數碼相機、GPS、上網等功能,但始終無法取代上網筆記本,手機屏幕突破4英寸后的體積消費者無法接受,酷派9000的4.2英寸顯示屏擁有碩大的身軀,雖然功能強大,但作為手機太大,作為上網電腦顯示屏又太小,融合和取代上網筆記本無法突破。中國3G的商用,中國電信的天翼計劃主打互聯網手機的概念,中國移動主導的TD即使網速超過現有的寬帶幾倍,移動互聯網終端也無法融合上網筆記本,手機顯示屏的尺寸不可能放大到可以滿足消費者感官享受的尺寸。
  近期,臺灣工業(yè)科技研究院(ITRI)推出可折疊液晶顯示屏,可在不增加手機尺寸的前提下使手機的顯示屏放大到10多英寸,這使移動互聯網手機終端融合或取代PC成為可能,IT行業(yè)面臨著一場由手機顯示屏引發(fā)的行業(yè)巨變?烧郫B液晶顯示屏技術對即將到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具革命性,對手機行業(yè)、IT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出現,誰掌控移動互聯網通道的手機終端的操作系統(tǒng)的話語權,誰將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王者,中國本土有著深厚技術積累和研發(fā)實力并和運營商有著密切合作關系的中興、酷派、UT斯達康等企業(yè)也有同樣的機會,針對消費者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開發(fā)不同的應用軟件,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智能化的手機終端將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王者。

通信產業(yè)報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H3C

下一篇:寬帶網絡新勢力 IPTV技術詳細解說

相關閱讀:

分享到: 收藏

專題